孩子身上有「這些特征」,說明你管的太多了

樂享網 2024-03-09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段子。

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開車不小心撞飛了一位路人,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報警,而是打電話給他媽媽哭訴,說讓警察別抓他,他不是故意的。

「笑話」并不好笑,卻反映出當今社會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孩子小的時候由于父母過度寵愛、干預、控制,導致孩子長大后成為「生活低能兒」,或心理有疾病的人。

如果孩子身上出現這些特征,說明你管的太多了,需要引起重視,及時轉變。

01.完全不自律

父母管得太多,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自律。比如完成作業,只要你不催,他就不動筆,你不在家更是寫都不寫。

《P.E.T.父母效能訓練》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名17歲的男孩,平時父母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男孩在這種環境下,變得特別的依賴父母的督促。

他說:「每當我父母不在身邊時,我發現我不可能讓自己離開電視前面的椅子。我已經習慣了他們逼我去做功課,當他們不在家時,我自己內心找不到任何力量,能夠讓我去做功課。」

當父母過度控制孩子的一切,包括學習、生活和社交活動時,孩子會逐漸失去自律的能力。

因為他們沒有機會面對自己的責任和決策,會缺乏自主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漸漸地他們會變得過度依賴他人的監督和指導。

他們習慣了有人告訴他們該做什麼和怎麼做,一旦沒有人指導,他們會感到迷茫和無助。久而久之就會對他們的學業和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意識到過度管控的負面影響,并給孩子適當的自主權和責任。培養他們的自律能力是幫助他們成長和發展的關鍵。讓孩子有機會獨立解決問題、做出決策,并承擔相應的后果。這樣他們才能逐漸建立自信和自主性,不再依賴他人的監督。

02.動手能力差

父母過度管控包辦孩子的一切事物,比如孩子七八歲了還喂飯,十歲了還幫他洗澡,這樣做的后果是直接導致孩子的動手能力差。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國中老師看見學生的早餐盒里大多剩下雞蛋,于是把雞蛋重新發給學生,但他發現很多學生居然不會剝雞蛋。

為什麼會出現國中生連剝雞蛋都不會?

原因就是家里的大人對孩子「太好」了,什麼事都幫孩子代勞,導致孩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很多家長其實都有這樣一個認識誤區,認為孩子還小,多替孩子做一點,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自己做。他們忘了生活的能力是需要鍛煉的。

《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一書中寫道,培養孩子的能力,可分為四步:

第一步是「我們為你做這件事」。在孩子剛開始學習某項技能或面對某個任務時,父母可以主動為他們做這件事。例如,在孩子學會自己整理書包之前,父母可以幫助他們整理并確保一切就緒。這樣的做法旨在給予孩子信心和安全感,讓他們知道有人可以依靠。

第二步是「我們和你一起做」。一旦孩子對任務有了基本的了解和信心,父母可以與他們一起參與其中。例如,在孩子學習獨立洗衣服時,父母可以陪伴他們一起操作洗衣機,教他們正確的洗衣流程。這樣的做法既給予了孩子支持和指導,又讓他們有機會親身參與。

第三步是「我們看著你做」。一旦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和知識,父母可以放手讓他們獨立完成任務,在一旁觀察和監督即可。

例如,在孩子已經學會自己整理書包后,父母可以坐在旁邊觀察,確保他們按照正確的步驟完成。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您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