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如果有這些「窮習慣」,子女未來「難有大出息」,別不信,有依據

樂享網 2023-10-08

彩蛋有一次問我:「爸爸,媽媽有多重要?」

當時第一反應是:很重要!

于是,便有了這篇文章。

首先聲明,不指責、不強求、共進步, 只是心平氣和做這個探討:媽媽的一些「窮習慣」,對子女的影響。

媽媽如果有這些「窮習慣」,子女未來難有大出息,別不信有依據有人說,男人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其實,女人才是一個家庭的「定海神針」。尤其是一位母親,對于孩子的影響,那是相當巨大的。

「好女旺三代」并不是說說而已。

因為一位好媽媽,真的能夠教育出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孩子優秀了,家族自然會更為旺盛。

只是,如何能夠成為一名「好媽媽」呢?

這三個「窮習慣」是萬萬不能有的,而很多媽媽們,卻「有而不自知」,媽媽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一個「窮習慣」:認知貧窮,還約束孩子的「成長」

有時候為什麼一個孩子明明很聰明,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異,長大后,就是無所作為呢?

認知貧窮,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彩蛋學校有一個小男孩,是個「慣偷」。

在這個小男孩第一次偷東西被發現的時候,老師找到了小男孩父母,來的是媽媽, 媽媽說:「不就一支筆麼,能有多少錢,我賠!」

在這位母親的認知里,孩子的尊嚴、面子更值錢,所以,她沒有正視孩子的錯誤,而是維護了孩子。這也讓這個小男孩成為「慣偷」,再後來媽媽根本管不住了。

這便是一種 「認知貧窮」,在這份認知中, 媽媽忽略了「品格」對于孩子成長、人生的重要性,自以為保護了孩子,卻不知,是害了孩子。

類似的「認知貧窮」還有很多。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媽媽的目光不能只放在孩子表層的「感受」上,而需要放在背后的 品格、性格、教育、心理等各種問題上。

孩子只有擁有一個好的品格、好的性格、勇敢等可貴的品質,才可能走得更高!

我們的知識認知,或許無法給到孩子更好的指引。

但是,媽媽的家庭教育認知,需要想得更為長遠、更為深層面一些。

第二個「窮習慣」:自控力貧窮,還「嚴格要求」孩子

非常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便是孩子「自控力」最好的例子。

Walter MIschel博士在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進行的這個實驗,要求一群4歲的孩子坐在桌子前面,桌子上放了一塊棉花糖。

研究人員對孩子的要求是:研究員走后立馬吃,可以吃一塊,研究員15分鐘回來后再吃,可以再多給一塊。

只有30%的孩子選擇了等待。

這群4歲的孩子在成長到18歲的時候, 那30%的孩子,無論是學業成績,還是社交能力、事業成功、家庭關系等,都要更勝一籌。

這個實驗,講的是自控力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但是家長要知道,自控力,并不等于家長要求下孩子的完成度。這群孩子的自控力,離不開日常母親的教導。

這種家庭,太常見了,不局限于寶媽,還有很多寶爸也是如此。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自己玩手機停不下來,但是,卻不允許孩子玩手機,還要求孩子按時完成作業。

再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自己可以大吼大叫發脾氣,但是,卻不允許孩子有一絲忤逆的行為。

法國作家布封說過:我們真正的快樂在于自由地支配自己。

媽媽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都無法自律,又如何能夠教會孩子自律呢?

而一個不自律的孩子,即便在父母的逼迫下認真學習,只是等到孩子青春期、步入工作,父母的逼迫還有用嗎?

比起去「嚴厲要求」孩子,媽媽用自己的自控力去影響孩子,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您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