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一個有靈性的孩子,記得平時多「聊聊天」,特別是這幾個情節

樂享網 2024-04-29

《媽媽咪呀》節目里有一個女孩的自我介紹火了:

大家好,我叫姜淶,我是美女姜的姜,三點水來來去去的淶,所以加起來就是「美女來了」這四個字,我不叫過去,我叫姜萊,我今年6歲了,來自杭州,這是我的媽媽,她就像是仙女教母一樣」

一番自我介紹瞬間吸引全場的關注評委也打趣地說「我感覺是你生了媽媽,不是媽媽生了你」

幾分鐘小片段,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孩子怎麼如此會說,身上也太有靈氣了吧」

說起「有靈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覺得這是與生俱來的氣質事實上,一個孩子的性格成長和家庭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而培養一個有靈性的孩子呢,其實也并沒有那麼難平時一有空就多跟孩子聊聊天,你會發現小家伙們會變得越來越有「靈性」

比如,以下幾個情節,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就大有意義

01和孩子溝通之前捕捉語言背后的情感需求

人與人之間,真正能產生價值的有效溝通,是在于彼此之間被尊重、被接納時的感覺聽過一個小故事有一個男孩上中學的時候沉迷上網絡游戲,父母為了阻止,就和男孩不停地講道理而同樣道理聽的次數多了之后,男孩不僅油鹽不進,還氣呼呼地跟父母拌嘴爭吵 發展成口舌之爭后,男孩就開始破罐子破摔:「我就這樣了,你們根本就不懂我,有什麼資格做我的父母」

這句話,讓人很不能理解明明為了孩子掏心掏肺地付出,最后還落個「不懂」、「沒有資格」

這究竟是養了個「白眼狼」,還是我們根本「不懂」孩子呢

中日友好的心理醫生李子勛曾說過:

「人與人之間,你得把話說到心坎上,這樣才能讓人心服口服地接受」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在溝通之前就要懂得捕捉語言背后的情感需求 比如,對于正在打游戲的孩子,你跟他們說游戲以外的事情,無非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先針對性地了解語言背后的情感需求:孩子因為什麼而沉迷在孩子玩得正起勁的時候湊近問問:「這是什麼操作,真是帥極了,可以教教我嗎」

游戲本身并沒有那麼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一并把孩子數落得一文不值當你因為游戲和孩子交流得越來越頻繁后,你會發現孩子也慢慢在向你靠攏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給孩子表達的機會,才能產生更多有價值的聊天內容好的親子溝通,也是你了解孩子因為什麼而執著的心靈需求捕捉這份感情去溝通,孩子才會真正向你靠攏、依賴,并產生強烈的需求欲望

02想讓孩子聽進話那就把命令語氣改成詢問

和一個朋友聊天時,她無奈地向我訴苦:「為什麼孩子長大后,就越來越不愿意跟父母溝通了?」

這個問題,我曾經在網上也刷到過同樣的問答 當時評論區的最高點贊是用一個小情景代替答案: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您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