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報恩的孩子,多半是「無用」的人

樂享網 2024-03-22

作家莎士比亞說:「兒女的忘恩,就像這一只手把食物送進這一張嘴里,這一張嘴卻把這一只手咬了下來。」

感恩父母,這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也是社會的道義。

可是,很多父母,整日念叨那些讀書厲害,會走四方的孩子,把身邊端水送飯的兒女,說得一無是處。感恩的心,也變冷了。

當我們老了,一定會明白:來報恩的孩子,多半是「無用」的人。

01

「有用」的孩子,混得太精。

電視劇《人世間》里,周家幾代人努力,終于培養了幾個有用的孩子。

大兒子周秉義,從小就是學霸,後來去了北大,然后結婚、混事業。岳母是老干部。

二女兒周蓉,早年作為文藝女青年,奔赴貴州山區;後來上了大學,然后做了大學教授,還出國工作和定居。

周家的父母,說起老大老二,就兩眼發光。有幾句台詞是: 「人各有志,忙小家,忙大家,忙國家。可重要的是,能不能忙出個道道。你和周蓉上北大,夠那小老太太在街道高興好久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老了,發現靠得住的,是混不出名堂的老三周秉昆。卻因為父母瞧不起周秉昆,還有趕走其伴侶鄭娟的行動,引起了陣陣風波。

電影《沒事偷著樂》里,張五民求學成才,外出多年。

回到家,居然連母親都不喊,而是開口就說 「你老人家」,父母和兒女的關系,疏遠到令人不敢想象。

老以為,有用的兒女,能夠腰纏萬貫,在城里有房子,也能給老人一張床位,一間房子。起碼能夠給很多贍養費吧。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多。

有用的人,不一定是對家庭有用,而是對自己有用。為父母添加了面子,但是不一定添加了里子。

多少外出到大城市定居的兒女,掏空了父母的錢包,買了房子,到頭來也不見把父母接過去住。

出國的兒女,就更精明了。工作上,很出色,忙得不可開交。要接父母一次電話,都是忙里偷閑。要回家過年過節,父母就別指望了。就是父母病倒了,兒女表示「愛莫能助」,或者說:「請保姆呀;找護士呀。」

有用的人,還能夠精打細算,也能賺更多的錢,但是野心不小,投資不少,常常是「負債累累」

的樣子,確實令父母心疼,操心。

他們還認為,老家的東西,都給了其他的兄弟姐妹,自己已經夠大度了,也不算一算,老家所有的東西加起來,可能都買不到城里的房子的一個衛生間。

02

「無用」的孩子,管父母到老。

作家「鐵魚」

寫了一個故事,說朋友老陳,一輩子都沒有離開家鄉,依靠父親留下的熬魚的技藝,開一家小飯館。

生意不好不壞,勉強養活一家人。

老陳和父母距離最近,因此父母有什麼事情,都是他頂著。

父親脾氣不好,在店里,總是罵老陳:「太沒有出息了。」

老陳受罵了,心中有氣,但仍舊不忍心看父親跌跌撞撞回家,要攙扶一把。

老陳也很無奈,說 :「除了熬魚,我啥都不會。」

父親癡呆之后,老陳還把店鋪關好,專職照顧父親。

父親九十多歲才過世,過世前,說了一句 :「寶貝,你是個好孩子。」一句話,讓老陳哭得稀里嘩啦,認為所有的苦,都值得了。

從感恩的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分析,我們會發現,他在幾個方面,都是「無用」的,就是非常努力,也難以得到父母的認可。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您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