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寫作業的七個步驟、三個規矩,堅持一個月就會看到變化

樂享網 2024-03-14

論學習效果,學習后不測驗<測驗后不反饋<測驗后即時反饋<測驗后延遲反饋。  

等孩子全部寫完,再解釋糾錯,就相當于讓孩子學了2次,印象會更深,效果更好。

第六步,檢查和提問。

對于比較小的孩子,檢查作業的時候可以劃定一個范圍:這四道題里有一個錯誤,引導孩子自查。

大孩子則可以劃定一個大的范圍讓孩子自查,并引導孩子思考:

我哪里學會了,哪里比較薄弱?

這道題在考查什麼?

這個知識點的難度如何?

和過去學的有什麼聯系?

用什麼方法能學會這個難點?

對于易錯點該用什麼方法不犯錯?

這道題做錯了,我的思路是怎麼樣的?

調整一下思路、方法看是不是能做對?

……

在平時生活中也要多注重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多讓孩子思考「為什麼」,而不是事事讓家長包辦。

用提問、檢查的辦法去「逼迫」孩子多思考、多動腦。

要知道,一個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和傾聽能力的合力才是真正的學習力。

第七步,平時分類整理好錯題。

做錯的題,是最能精準反映出知識盲點的。

錯題本身就是自己的薄弱環節,一聽老師講解或查看答案后就直接改正了,那你只是瞬間記憶,根本沒有分析和總結這類題目后續應該如何應對或需要注意的問題,下次做還是一樣的錯。只有通過總結才能舉一反三。

檢查出來的錯題,收集在錯題本上,方便以后定期訂正復習,錯題本是學霸的必備之物。

對待錯題,需要有幾個思考過程:

看看錯的題,大致是哪種類型?

這些錯誤是如何發生的?在今后的學習/做題中,哪個環節做出改變,能有效減少/避免這類錯誤?

平時及時整理好錯題,隔幾天翻看并獨立做一遍,考前拿出來復習,可謂事半功倍。

三個規矩

1.不拖拉

寫作業時不說話、不東瞅西看、不邊寫邊玩,而是專注高效完成。

我們都知道專注的重要性。

就像《認知覺醒》里說的那樣: 專注是學習中披荊斬棘的利劍。

而專注的真正動力,并不是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斷發現技巧上的微妙差異和持續存在的關注點,精力越集中則感知越細微。

2.不喊媽

不會寫的字,可以查字典,不要喊媽;

寫完先自己檢查,作文自己讀通順,再喊媽!

不會的題可以先思考,實在不會的可以留到最后翻翻書解決,最終確定不會再喊媽!

3.不敷衍

這體現在一些朗讀和背誦作業上。

(1)重視朗讀

不就是讀嗎?會念就是會讀。

考試的時候又不考朗讀?

練習朗讀能多考幾分嗎?

但是朗讀的好處不要太多!

朗讀,講究眼到、口到、心到、耳到,該停頓時停頓、該重讀重讀。要想做到正確流利,字的讀音、標點、句型都是該重點關注的內容。

正確的朗讀過程,是可以讀出逗號和頓號的區別,省略號和破折號的區別,理解區分祈使句和反問句的語氣等,以及遇到長句子該如何斷句的問題。

平時可以讓孩子朗讀一段文字或一篇課文。不管是哪個學科中的文段或題目,讀的時候都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字句,合適的斷句和停頓,有想法和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簡單在書上做個批注。

朗讀對提升專注力也有一定作用。

朗讀的進階就是默讀。練習好朗讀,然后把這個過程調成靜音,考試中做題默讀時才能準確有效。

(2)背誦要落實到筆上

背誦古詩、古文、英語單詞很熟練,一到聽寫、考試還是拿不到滿分,錯誤基本就集中在寫上。

一邊背一邊寫,一方面能寫出來才算背過,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肌肉記憶,考試時才不易出錯。

作業這個東西,孩子們一旦開始接觸,就要與之有持續十二年的交手時長,可謂是「任重道遠」。

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慢慢調整孩子的作戰計劃,不斷精進,以一種獨立和游刃有余的姿態,獲得這場持久戰的勝利。

祝孩子們都能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