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不尊重你時,不要憤怒、也不要講道理,做好4件事就夠了

樂享網 2024-03-21

經濟學界的傳奇人物稻盛和夫,曾說過:

當你不被一個人尊重時溝通未必就能解決問題。

這句話也適應于對孩子的教育。

有一個比較貪玩的男孩,邀請同學到家里玩。

幾個孩子在家里開心地嬉戲打鬧,絲毫沒注意已經到深夜11點多。

媽媽只是敲門提醒說:「已經很晚了,我們要早點休息,明天再玩吧」。

男孩不耐煩地回答一句:「要你管,煩不煩」。

旁邊的爸爸聽完后氣不打一處來,隔著房門說了一句:「還不得了了」。

這個時候,房間里的幾個同學也聽到了爭吵,他們道完歉就要離開。

男孩不愿意,把同學往屋子里推,隨后就對爸爸、和媽媽拳打腳踢。

嘴里還堅定地說:「要走我們一起走,以后我都不愿意再踏進這個家了」。

媽媽聽聞解釋說:「不是的,我們只是提醒你已經太晚了,擔心睡太晚對身體不好」。

男孩「切」了一聲,回到房間準備繼續跟同學一起玩。

看到如此一幕,房門外的爸爸又跟媽媽爭吵。

爸爸責怪媽媽把孩子慣壞了,媽媽責怪爸爸平時都不管孩子

寫完這個真實事件,我突然想到一個比較受歡迎的話題:

「為什麼孩子長大后就開始變得不尊重父母了?」

事實上,一個孩子敢對父母不尊重,經常出言不遜、或者動手發脾氣,這說明一個家庭的秩序感早就被破壞了。

這個時候想要孩子從不尊重變得足夠尊重,那修補秩序感就是最關鍵的一點。

比如,以下幾件事就是和孩子情感上的轉折點。

01

賞罰分明

建立意志上的秩序感

有一位媽媽在網上發布了這樣一個咨詢帖。

和朋友聊天時,只是隨口說了幾句:

「學習好什麼好,每天回家不催就不寫作業」

「這次考試又比上一次低了幾分,還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真是愁死人了」

「昨天還跟我嚷嚷呢,一點都不知道尊重人」

結果,孩子聽到后就開始鬧,一連好幾天都鬧絕食不肯吃飯。

關心孩子為什麼不吃飯,他不理你。

你把食物給他送到臥室,被嫌棄:「煩不煩呀」。

如此吃力不討好,任哪個家長也不能心平氣靜。

于是,又批評了幾句:「怎麼那麼脆弱,以后長大到社會上該怎麼辦」。

女孩聽后冷冰冰地跑回房間,然后閉門不出

和孩子還沒說幾句就生氣發脾氣,或者直接選擇無視你。

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太不尊重父母了。

但反過來想,我們當著外人的面去隨便吐槽、揭短,這就是尊重嗎。

而孩子之所以越來越不尊重父母,很多時候也是在于秩序感不夠。

正如例子中的媽媽,當著外人面去抱怨自己的孩子,就是在破壞秩序感。

一旦孩子形成 「媽媽總是說我壞話」時,他們潛意識就認為 「媽媽只會說我壞話」。

于是,在今后的溝通里但凡媽媽張口說話,孩子就會不知覺地產生被揭短的心理陰影。

你說他們是玻璃心,倒不如說成意志上的秩序感破壞。

因為,在孩子的心中早就形成:「媽媽一開口就是為了找我麻煩的」。

這個時候,想要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心態,那做好賞罰分明就是第一步。

當孩子知道犯錯需要接受承擔、做好事情又可以得到贊美時,明確的秩序感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漸漸強大,不會因為一丁點事情就開始鬧情緒地玻璃心。

02

平起平坐

從家庭地位建立意志

好的教育是在于體面的地位感。

你體面了孩子,孩子也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有一個男孩,放學回家只知道看電視不寫作業。

等到晚上快要睡覺時才想起來「作業沒寫完」。

媽媽知道后當著一屋人的面把人揍了一頓,還罰男孩站墻角面壁思過半小時。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