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結婚五天出走,5年僅回一封信,時隔26年歸家,他向發妻深鞠一躬

樂享網 2024-04-24

提到張瓊華,很多人心里可能會先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但說到她的另一層身份——郭沫若的原配妻子,大家便又恍然大悟,原來是她呀!68年婚姻,空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但她從始至終都用最溫柔的目光追隨著他,卻從不敢奢望能夠與之比肩。

張瓊華在郭沫若的生命里是很特別的存在,是老友,是親人,卻唯獨不是愛人。

圖 | 郭沫若

一雙小腳隔開的婚姻

1912年2月,四川省樂山縣沙灣鎮的一戶人家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原來是富豪郭朝沛家娶兒媳婦。新郎是郭家的八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新娘則是離沙灣50里左右蘇稽張家的張瓊華。

郭沫若原來有一個未婚妻,是10歲時父母之命定下的娃娃親。郭沫若19歲的時候,女方去世了。于是,父母決定再給他說一門親事。一個遠房叔母聽說了,便介紹了蘇稽張家的女兒,夸她女紅好,賢惠端莊,不比郭家的任何一位姑娘差,也絕不會讓郭沫若不滿意。然而,在郭家喜歡的前提下,他們沒有征得郭沫若的同意便應下了這門親。郭沫若聽說女方「人品好,在讀書,又是天足」,也就同意了回鄉完婚。

彼時的郭沫若畢竟還是血氣方剛的青年小伙,對婚姻其實還存在些美好的想象: 「如在山谷中遇著一株幽蘭,原野中遇著一株百合,那也可以娛心適意。」如果世上的事總是能夠讓人們得償所愿,也就不會有那麼多故事了。

婚禮當天,身著長袍馬褂的郭沫若前去迎接新娘,向著轎子拜了三拜。伴娘扶著新娘下轎,新郎看到先出轎的三寸金蓮,臉色大變,猶如一桶冰水從頭淋到腳,所有的熱情被悉數澆滅。此時退婚已然不可能,郭沫若被別人扶著機械地走完了流程。送入洞房后,他在伴娘的指導下揭開了新娘的紅蓋頭,這一揭,更是讓郭沫若對于這段婚姻直接判了死刑。他在書里描繪過這一情景: 「眼前現出一對露天的猩猩鼻孔!」用詞之直接夸張,足可見郭沫若對于新娘的厭惡。

其實張瓊華的相貌遠沒有郭沫若描述的這樣面目可憎,郭沫若的侄女郭琴軒就曾經為張瓊華辯白過: 「我看她相貌中等,不丑,也不漂亮。臉白凈,不黑。鼻子有一點翹,但說不上是什麼‘猩猩鼻’。八爸對她不滿,寫得夸大了。」

第二天,心灰意冷的郭沫若還得按習俗跟新娘一起「回門」。張家雖是書香門第,但是張瓊華的父親張懷深是個大煙客,郭沫若看著滿園的賓客又是吸鴉片又是賭錢的,對張家愈發厭惡起來。在拜了無數的客,磕了無數的頭后,他終于得以喘息,就著一本《昭明文選》,讀到天亮。

婚后五天,郭沫若就以繼續讀書為借口,逃到成都去了。而深受封建社會「從一而終」傳統道德束縛的張瓊華,則獨自守在冷清枯寂的新房里。

圖 | 張瓊華與婆婆

奔赴日本

郭沫若因為婚姻一事頗受打擊,頓覺未來的生活沒有亮色。他覺得自己被誤了,同時也耽誤了張瓊華。情場失意的郭沫若把心思轉移到學業上,他考取了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科專業,去日本留學了。也有人說,郭沫若此舉是為了逃避這樁婚姻。當然,也不排除有這個原因。

郭沫若在日本時屢次想提出失婚,但擔心張瓊華會自盡,也怕傷了父母的心,始終沒敢行動。他決定對這位毫無愛情基礎的配偶保持距離,使她既不絕望,也不增加幻想。按現在我們的思想,會覺得郭沫若太不果斷,不喜歡的話,應該盡早決斷,也好放女方盡早另覓良人。但當時的社會現實,離異的女性確實很難生存。從這方面倒是尚可理解郭沫若的選擇。

雖然張瓊華新婚便遭受冷遇,但她對于丈夫總是還心存希冀。

她時常親上峨眉山萬年寺普賢菩薩面前燒香,祈求菩薩保佑郭沫若平安無事,早日歸來。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您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