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前就該對孩子「嚴厲一點」,家長職責不在檢查作業而在「培養習慣」

樂享網 2023-09-11

中學以后的重點是傳送觀念

代替「盯」作業的是觀念上的傳送。

在孩子上國中以后,我常常跟他們分享一種觀念:人的一輩子,讀書是少數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事,不需要靠別人,運氣的成分也很低。沒有人際關系、職場、婚姻等等環境條件,你完全可以驗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為什麼不把握機會好好努力呢!

當然,追求成績表現,絕不是一味地要孩子當第一名,更不該只重視分數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錯誤放大成績的意義與重要性。 我們自己也要認清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我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

「跟自己競賽」的觀念必須從小灌輸,讓孩子了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而不是數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點,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應有的表現就是最棒的。

我教導孩子的觀念是:不能把不喜歡學習當作借口,但努力過后發現不善于學習,是可以接受,也必須坦然面對的。我希望這種觀點能一直延續,成為他們未來做事的態度,因為沒有一個成年人可以永遠只選自己愛做的事情做。

那該怎樣找出衡量自己最佳表現的標準呢?不是拿成績來檢測我們的孩子需要多做幾本測驗卷,或是去哪里補習,而是 拿成績來觀察小孩的做事態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譬如數學老是不及格,我們要分辨究竟是不夠努力,還是努力之后依然沒有起色,有沒有找出補救的方法等等。

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女兒只在一年級拿過一次第二名,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試,她總是班上的第一名。上中學的第一次考試,卻讓她第一次體會到,拿第一不再那麼容易。

成績不好,我們做父母的難免失落,但要有心理準備,才不會因為父母的態度造成孩子的壓力。我自己念台大外文系,以前在一個又一個的階段都有爬上金字塔尖,新階段又跌下金字塔的經驗,所以一再提醒她,對自己不要有錯誤的期待,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數,只要肯下功夫持續努力,龜兔賽跑的故事在真實世界是會發生的。

不是不能跟蹤作業

關鍵在于目標和方法

我整個概念就是從小到大,由緊到松,因為好習慣不嚴格是養不起來的。小學高年級以后,我不再過問作業細節,只提醒孩子們學習若有困難,無法自己解決,一定要來找我商量。

女兒上高中一年級時,念書還算輕松愉快,但高二的第一次考試后,她便有點懊惱地對我說:「高二科目變多了,考試復習一個禮拜時間好像不夠。」

從那時起,她就自動把考試的準備時間提早為兩周。兩個孩子初高中以后,讀書和應付考試都完全自己負責。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父母「跟蹤」作業的目標和方法正確的話,就像是給孩子一支釣竿,親身示范釣魚的技巧與方法。短短兩三年時間的密集基礎訓練,足以讓孩子未來具備自制釣竿、拓展漁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