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沒中「圈套」,印度開始「變臉」:拒絕72億印度投資計劃

樂享網 2023-07-27

前段時間印度向比亞迪投來1000輛新能源公交的訂單,合計人民幣20億,印度要求10%的預付款,而比亞迪要求全額付款。此事一度在海內外各大媒體鬧得沸沸揚揚。

站在國人的角度來看,比亞迪的做法并沒有什麼錯,鑒于印度對小米無辜扣押50億資金甚至影響中企印度經營,外加拒付尾款的先例,比亞迪這種做法就是不想中招「印式圈套」。不過對于比亞迪、小米等中企來說,盡管面臨種種挑戰和困難,甚至被罰款,印度市場潛力依舊不可忽視。

一方面印度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中國,從iPhone手機銷量逆勢暴漲可以發現,印度市場猶如過去幾年的中國市場,當國內市場趨于飽和,印度幾乎成了中企在海外的必爭之地。另一方面,印度有著比國內更廉價的勞動力,印度拓展業務反而能為企業帶來更豐厚的利潤。

或許正是如此,比亞迪為穩住印度市場,向印度提交了一份斥資10億美元,合計72億人民幣與印度一家本地企業合作在印度建立一座年產10萬輛汽車的合資企業的提案,而提案還包括在印度建立電動車充電站,技術研發和培訓中心。比亞迪此舉,無疑是想在印度市場搶先一步、占得先機。對此,網友不僅擔心72億元打水漂,更擔心核心技術遭到泄露。

或許我們的想法過于「天真」,事情沒過多久,印度方面突然變臉,并且正式宣布,拒絕比亞迪72億印度建廠的提案,并且表示「這樣的投資存在風險」、「印度現有規則不允許此類同罪」。

此前印度竭力邀請特斯拉赴印建廠、向比亞迪送去1000輛公交的訂單,可見印度愿意為響應《巴黎氣候協定》竭盡所能。比亞迪作為兼具造車與電池的新能源巨頭,赴印建廠對于印度并沒有壞處,反而能幫助印度打造新能源產業生態。

此外,富士康逃離印度不僅讓印度半導體產業發展受挫,更影響到了印度對外資企業的國際形象,接受比亞迪赴印建廠的提案,必然會挽回印度的國際形象。

然而印度的「反向操作」,確實讓許多人感到詫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印度給出的理由為「這樣的投資存在風險」,真是賣女孩的小火柴,字里行間透露著一股心術不正。從2014年到現在,已經有2800多家跨國企業敗走印度,就連股神巴菲特都在印度栽過跟頭,想罰你款都可以修改法律的國家,對于企業而言才是「風險」,如今他們反倒擔心中企的投資存在風險,無疑是反咬一口。

而印度之所以拒絕,真正的原因或許離不開這兩方面:

首先,印度的小九九早已被中企看的透透徹徹,印度號稱「殺豬盤」的鼻祖,不排除吸引外資進場到頭來狠狠宰上一筆。但比亞迪為防止中印度圈套刻意要求印度「全額付款」,比亞迪將此事鬧大了,而印度反對比亞迪的做法并沒有得到國際媒體的支持,如果未來印度對比亞迪等中企再次打壓、罰款,也就坐實了印度「殺豬盤」的稱號,必然會對印度國際信譽造成重創。

其次,印度貿易保護主義作祟,推行「印度制造」已經成為印度的國家戰略,但印度制造強調的是「印度」而非其他國家。中國手機在印度的崛起已經成為「前車之鑒」,避免重蹈覆轍,印度必然會格外關照本土企業。尤其自2020年的「加勒萬河谷」事件之后,印度就不斷將中印經濟問題政治化,對中企設置了許多壁壘,中企想要赴印建廠,必然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

不過此事對于中企來說并非一件壞事,不穩定的經營環境、治安環境對于中企而言本身就是一次「冒險」,提升核心電池技術,提高產品性價比,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訂單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