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沒有「反叛」和「攻擊性」,就無法獨立和成長!

樂享網 2024-02-28

青春期孩子,被情緒牽引

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本質上講,是和孩子的情緒相處。

因為,一個人的情緒反應,才是他行為的動機。

《青春期的挑戰》書中指出:青少年情緒體驗種類,是兒童情緒體驗無數倍。 

挫折、憂郁、沮喪、嫉妒、自卑、掩飾,還有很多情緒,孩子自己都不理解。

 

如果父母看不見,孩子就容易被情緒控制。

知乎上一位網友,講述自己真實經歷。

初三時,她喜歡上一個男生,日記里寫的都是他。 

父母知道后,扔掉她的日記本。 

就是這麼一件事,她感受到生命無光,忍不住想哭,自憐自愛,甚至自殘。 

若不是她手臂傷疤暴露一切,父母還未意識到孩子病了。 

網友并不見得多喜歡那個男生,她只是在體驗愛情的懵懂。 

父母能告訴孩子,好感是青春期正常現象,孩子就不會有羞恥心。 

父母扔掉她的日記,踐踏了她的自尊,這又是一種情感的忽視。 

孩子負面情緒無法外流,只好向內,傷害自己。

從心理學上說,情緒本身并沒好壞之分,但處理情緒的方式,卻能讓孩子變好或變壞。 

因此,父母要做的不是打壓青春期孩子爆裂的情緒,而是教會孩子去體驗、識別、釋放、管理情緒。

只有抱持這個信念,我們才能平穩接住孩子的情緒,也教會孩子正確應對情緒。

孩子最終會走向獨立,但 在他們需要幫助時時,請永遠和孩子站在一起。

唯有這樣,孩子才能有力量支撐自己,順利走過青春期,迎接成年。

危險的青春期,父母要做好3件事

(1)懂點青春期孩子溝通「暗語」

心理學家約翰·杜威曾說:人類本質里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贊美。 

成人如此,孩子亦如此。 

和青春期孩子打交道,父母要學會先夸后問。

如:你的想法很不錯,你是怎麼想到的?有沒有具體計劃,我們能為你做些什麼。

當孩子看見自己被肯定、尊重、關心時,他更愿意暢所欲言,我們也能知曉他的經歷。

這個時期,孩子爭取的不是權利,而是父母的態度。

父母沒給孩子說不的機會,孩子的逆反心自然偃旗息鼓。 

(2)讀懂孩子一些小事

一位咨詢師曾講過一個故事。 

母親吐槽16歲的女兒,天天照鏡子,穿衣服挑三揀四。

咨詢師反問:現在不會美,將來哪有審美。

身為父母,很容易忽視孩子的日常細節。

比如,當孩子開始要打扮,我們不能直接定論:小小年紀就變壞。 

或許,愛打扮的背后是 孩子不滿意外表,又或者是渴望融入群體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轟轟烈烈的抗爭,更多時候,他們會把自己的困惑精心包裝,試探著通過一句話,一件小事,向父母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