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差2分考上清華,林徽因不甘心重查試卷,卷上11個字頗為醒目

樂享網 2024-02-06

「執著」似乎是梁家的一種傳統,從清末一直到現在,梁家的三代人都活躍在中國的社會舞台之上,他們各有側重,也各有各的堅持。

在具體的選擇上,三代人各有不同,不過他們從來沒有「循規蹈矩」的意思,這從梁從誡的試卷上也能看出。

梁從誡的選擇

梁從誡的祖父是梁啟超先生,他是晚清的重要人物,為國家命運奔走呼號,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而他的父母也是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建筑學大師,父親為梁思成,而母親為林徽因。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父母對他有著更高的要求也是理所應當,可他出生在戰亂年間,那種要求,也和時局有著很大的關系。

北京宅院中的童年,也是梁從誡最為舒適的時光,那里讓他非常留戀。

好景不長,當日本侵略者逼近北平的時候,梁思成和林徽因也只能放棄家產向南躲避戰亂。

而梁從誡談及到這段歷史的時候,表現得也更加像一位詩人,他說:「我似乎和8月很有緣分,出生的時候是在8月,隨父母逃出北平的時候也是在8月,抗戰勝利后重返北平同樣是在8月。」

父母的教育,和周圍的孩子也形成了很大的區別,那段日子,也是梁家最為窘迫的時刻,再加上林徽因得了重病,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非常艱難,可他們絲毫沒有放棄對梁從誡的教導,希望他未來能夠做成一番事業。

面對如此悲哀的現實,梁思成依舊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

有時候,他和孩子們開玩笑,還是會說:「把這只手表‘紅燒’了,把那件衣服‘清燉’了。」

此時的梁思成,早已在建筑學界嶄露頭角,很多遠在美國的朋友想要邀請他的家庭共同奔赴異國他鄉,可他卻說:「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我可以死在刺刀或炸彈下,但也必須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這也給梁從誡有了很深的啟迪,而林徽因也同樣非常尊重丈夫的選擇。

梁從誡也認為,母親對他的影響主要包括三點。

其一是做人實在,不要裝腔作勢;其二是永遠要對民族和國家保持熱忱;其三,知識分子要有社會責任感。

而這些,梁從誡從父母的實際做法中,也能感同身受。

梁思成并沒有因為戰亂而中斷自己的事業,在輾轉的過程中,他還是撰寫出了 《圖像中國建筑史》整本書,那會他的脊椎病也經常發作,疼的時候想要畫出一張圖紙都格外困難,可他還是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

在俯下身子的時候,將下巴掏出來立在一個小花瓶上用來支撐頭部,這樣也能減少脊柱承擔的壓力。

一家人終于在1946年才能返回北平,回來后的林徽因開始在清華大學設計住宅,同時還承擔了很多設計任務。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您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