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放棄國外高薪工作,為愛好隱居深山20年,本以為他會一貧如洗,出山后卻成億萬富翁

樂享網 2023-02-28

但是宋培倫拒絕了,因為他心中尚有一個夢沒有實現,而這個夢所根植的土壤,則必需是自己的家鄉。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宋培倫毫不猶豫地放棄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機會,回到了落后的故鄉。

他的夢是什麼?

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聽過一個成語,「夜郎自大」,這講的是在漢朝的時候,西南有個叫夜郎國的小國,國王覺得自己的國家是天下最大的,其實它不過漢朝的一個縣大,後來這個成語就被比作那些不自量力的人。

可是有多少人了解這個夜郎國的歷史?這是個什麼國家,文化如何?實際上,曾經的夜郎疆域就在如今的貴州境內,而生長于這里的宋培倫則向來癡迷于自己故鄉各種各樣的少數民族文化。

他從小聽人說著夜郎的故事,但在外地,別人總會問他,是不是「夜郎自大」的那個夜郎?這讓宋培倫很尬尷,但只有他自己清楚,夜郎文化浪漫、豐富、神秘,其意義絕不只是那個帶有貶義的成語,所以他要展現給大家。

1995年回國后,宋培倫就開始了在大山里的行走,他四處探訪,跑遍了各個少數民族村落,去發現、去交流。

宋培倫并不是沒有遇到挫折,在最早的時候,其實他已經打造了兩個「原生態景點」,這兩個地方建的都不錯,可是他的合作伙伴覺得,就算是原生態,也需要商業的基礎,否則怎麼發展呢?

在宋培倫寸步不讓的情況下,兩人最終分道揚鑣,而宋培倫則孤身離開,想要找到那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地方。

在很偶然的一個日子里,他來到了花溪區洛平村偏僻的斗篷山里的一處山谷。

這個山谷連名字都沒有,但青山蒼翠、靜謐無比,而且宋培倫從當地人口中聽說,這座山正是曾經古夜郎國的轄區,而古夜郎王的后裔又曾在里修剪過金筑符,還留下了點遺址呢。

宋培倫此時已經花去了不少積蓄,但他二話不說,借了一部分錢也要直接把這三百多畝的山谷直接租下,在找到當地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后,這座山谷終于有了自己的名字——花溪夜郎谷。

在幾天之后,吳萍跟隨著丈夫,跨過十幾公里崎嶇坎坷的山路來到了谷里,她望著這空無一人的地方,卻感到欣慰,因為她始終理解丈夫,知道他終于得到了自己追夢的土壤。

對藝術的追求和對「夜郎夢」的向往貫穿了宋培倫一生的始終,這里既沒有大都市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也沒有美利堅的文藝展會、賓客盈門,這里只有藍天、白云、鳥鳴。

那麼宋培倫到底打算哪這塊地干什麼呢?創作。

他把妻子、母親陸續都接了過來,日常生活則完全依賴自給自足,喝的就是山泉水,吃的都靠自己種,從清早到日落,宋培倫就逛蕩在山谷里,用任何一塊隨手撿起來的時頭進行雕塑、彩繪,然后把它們按照自己的心意擺放起來。、

不僅如此,他還開始用石頭蓋房子,他親手搭建起了一座石頭城堡,一家三口人都住在里面,在空余時他還會畫山水畫、寫書法、在山間、溪流間漫步。

但宋培倫的創作可不是亂來,早在之前,他就已經對夜郎文化作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貴州有著極為神秘的「巫儺文化」,其象征就是一幅幅截然不同的面具,而宋培倫用石頭搭起任人面雕像,再用彩繪畫出這些各色的面具。

至于他為什麼一定要用石頭呢?有幾個原因,首先石頭是山谷中最多也最常見的材料,其次石頭耐久、防腐,很容易保存,而最重要的是,當地原生居民們,自古以來就有著用石頭作建筑的習慣,就像山頂上那一片夜郎古堡的殘垣斷壁一樣,宋培倫希望自己的創作能成為這古夜郎生命的延續。

很顯然,宋培倫原本可不是個石匠,他的本事都是「現學現賣」的,自從他來到這里以后,附近村寨的人都對這個特別的老頭非常好奇,幾經交流之下,宋培倫虛心向他們請教關于堆石、砌石、雕石的技術,在這些祖祖輩輩都是「石頭藝術家」的村民面前,宋培倫仿佛只是一個學徒。

宋培倫只是一時興起嗎?非也,他在這山谷中一待就是二十年,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座怪石嶙峋的城市儼然已經有了雛形,在這麼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簡直如同上天巧手施以的造化,讓任何一個人看了都會大為震撼。

直到2013年時,出現了一個巧妙的機會,這一天有一位酷愛徒步深山的背包客無意中創入這座山谷,毫無疑問,他被看到的奇跡震驚得無以復加,簡直以為自己闖入了什麼古代失落的遺跡。

在見到宋培倫夫婦后,這位年輕人與他們攀談了許久,夫妻二人當日親切地接待了他,讓他住進了石屋,吃了一頓自然原生態的伙食。

這個小伙子回到山外的世界后,神秘的「夜郎谷」的名號在短時間內傳播開來,不少愛好旅游的人和背包客陸續闖入了這座山谷。

隨之兒來的還有政府、私人機構想要來這里進行展時、演出的申請,但對于宋培倫來說,他很困擾,因為他的初衷從來不是以此賺錢,夜郎谷原本就遠離世俗,太多游客的涌入會打破這種難得的平靜。

最后還是妻子吳萍勸動了丈夫,她和宋培倫說,夜郎谷是一件偉大的作品,等到很多很多年以后,它或許也會成為一個標志性的符號,它不該也不能永遠被隱藏起來。

宋培倫思考再三后,同意了,事實證明他作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

在此后一直到今天的很多年里,夜郎谷逐漸成為了一個文化標志,這個偏僻的省份,其實有著蠟染、造紙、刺繡等一系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現在,夜郎谷給了它們一個展現自己的平台,當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展開辦后,無數的人從全國各處匯聚于此,了解了他們從沒了解到的貴州。

正如宋培倫自己所說的,「我只創作了一半」,人永遠都是渺小,在浩瀚的自然面前,宋培倫的精神,感染了很多很多人,當地的村民、外地的游人、乃至遠渡重洋的美國大學生。

他們在親身走入這座山谷后,無一不被自然與人文的結合所打動,當夜郎谷發生建不下去的情況時,當地村民不要工資為他干活,甚至主動借錢給他,當美國人來到這里時,他們學著宋培倫一樣就地取材,加入到了建設的隊伍中去。

「花溪夜郎谷」真正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方在于,它甚至不是一個景點,而是一件作品,在後來,各大建筑公司、旅游公司、房地產商紛至沓來,大家都分外清楚這個山谷內所蘊含的商機。

可以毫不夸張地來說,如果宋培倫愿意將此處拱手相讓,他當即便可以成為一位億萬富翁,就算在這之外,他的藝術成就在國內也已經是極高,許多曾經的作品都被全國各大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所收藏,拿出去賣,每一樣都是價格不菲。

當有人問到宋培倫,如果哪一天夜郎谷也將失去自己的寧靜時,要怎麼辦呢?他只是輕輕地說:

「如果有一天夜郎谷真的被毀了,那只能說明我做的這些東西,在藝術成就上還不達標,國家覺得不能予以保存、流傳后世,那毀了也就毀了。」

從中年時在美國聲名鵲起而歸國的藝術家,到大山深處隱居二十年的白發老人,已經年逾古稀的宋培倫依舊灑脫,他對人生的通透、對夢想的追求和對本土文化的自信與驕傲,都是萬里難挑一的寶貴品質。